全国服务热线
027-87170989

清  华  大  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42.12公顷,建筑面积287.64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59教学系,开设有82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有教职工15772人,在校生53302人。

清华史苑

前身史略

一、清华学堂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建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2、游美学务处设立

       1909年7月,清政府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胡刚复等。

3、清华学堂成立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二、清华学校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面积450余亩,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1、师资教学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高等科重视英文和数理等自然科学,到高等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美国大学的若干课程。高等科毕业生一般可以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就读。

2、大学部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筹办大学的计划,得到外交部的批准。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6年,大学部设17个学系。

3、国学研究院

       1925年设立研究院,作为成立大学院之预备,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开办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1929年停办。

       研究院“效仿旧日书院及英国大学制度”,“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其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为主。”

       国学研究院四年中共招生74人,他们本着在清华所受之师教,或执教于大中学校,或任职于文化学术机构。

4、留美预备部

       大学部成立之后,新招学生不再是留美预备生,称新制生;原有学生归于留美预备部,称旧制生。从1909年起,至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共培养、选送留美学生1280人。

5、爱国运动

       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和会,要求与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26年11月,清华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

 

抗战前期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一、学校管理

       国立清华大学由校长“综理校务”,教务长、秘书长分管学校教务、行政事务,教师通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以及各专门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二、教学科研事业

       国立清华大学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教育理念,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三方面都具有广泛、综合的知识,而“不贵乎有专技之长”。

1、通识教育

       国立清华大学保持并发扬了清华学校时期认真教学、要求严格、考试频繁的作风,保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淘汰率较高。并由知名教授亲自讲授基础课和开设高质量课程,编写出版高水平的大学教材。

 

 

 

2、学术研究

       国立清华大学致力于研究事业之提倡。1935年,教育部核准全国高校设27个研究部,其中有清华大学的10个。

部分代表性质的科技成果如下:

3、国际学术交流

       国立清华大学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成为沟通中外学术界的学术重镇。

4、留美公费学生

       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后,从1933年起,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1936年招考四届共92人,其中清华毕业生39人,约占42%。

三、校园建设

       1937年,学校面积增加到16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学校增建了生物馆、气象台、电机馆、化学馆、机械馆等大批系馆。

       图书馆经过扩建,面积达7300余平方米,可容500人阅览,1935年藏书量达35万册。

       1934年后,学校有58个实验室,装备了一大批先进设备、仪器。

       新建学生宿舍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等名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清华师生通过募捐、慰问、研制防毒面具和烟幕弹等多种形式支援抗日救亡。一些学生投笔从戎走上抗日前线。“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清华成立教职工会对日委员会,师生即开展各种抗日活动。

2、“一二·九”运动

       1935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和爱国师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1936年1月2日,平津学联组成“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农中去,宣传抗日。第三团以清华大学为主。

       “一二·九”运动不仅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抗日救亡的征途,而且为青年学生开拓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一二·九”运动后,以南下扩大宣传团为基础,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清华大队”,成为清华学生爱国运动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清华民先队发展到180人,占全校学生1200人的15%,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西迁入滇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清华大学迁到湖南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0月25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校址为租用的湖南圣经学校。

       1938年,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

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学。

       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在结业典礼上宣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面结束。次日,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成立。

1、校务组织和院系设置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未设校长,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担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日常校务由梅贻琦实际主持。全校设置文、理、工、法商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

       其中1938年3至6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 法商学院设在云南蒙自。

 

2、科研设备&学术研究成果

       1941-1945年,教育部连续举办五届学术评奖活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33项成果获奖,占全国获奖总数(293项)的11%。其中,一等奖7项,占一等奖总数(15项)的46%;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

3、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

  国立清华大学开办了研究院及航空、无线电、金属学、农业、国情普查等五个特种研究所。

4、民主堡垒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承了“五四”、“一二·九”的革命传统,成为大后方爱国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策源地,赢得了“民主堡垒”的称号。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以多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战,许多热血青年投笔从戎。

  在三次较大规模的从军热潮中,有1100余名学生参军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约占学生总数的14%。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并宣布罢课。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军警特务暴徒打死四人,打伤数十人,制造了“一二·一”惨案。

       1946年7月15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的罪行。当天下午遭国民党特务枪杀。

5、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

  先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时,在校生志愿选择学校,其中932人选择入清华,占总数的56.8%。

 

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份

重要事记

1977年

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

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

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

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成立医学院、软件学院

2002年

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

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2004年

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

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

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

2012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

2015年

成立药学院

2018年

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香港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

2019年

成立天文系、车辆与运载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约合办本科双学位课程

2020年

成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2021年

 

成立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成立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建立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

 

成立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

 

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成立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

 

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成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成立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联合研究中心

 

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联合研究院成立。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未央书院“探未央实验教学中心”成立。

2022年

清华大学闻泰科技工业与车规半导体芯片联合研究中心组建。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举办开工动员会,正式动工,预计于2025年8月竣工。

 

清华大学成立为先书院,该书院按照学校实体机构运行,聘请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担任首任院长。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清华大学设有21个学院,59个系,开设82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科学史专业。

院系设置

二级学院

院系名称

建筑学院

建筑系

景观学系

建筑技术科学系

城市规划系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系

经济系

金融系

创新创业与战略系

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市场营销系

土木水利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建设管理系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系

环境科学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系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系

精密仪器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车辆与运载学院

工业工程系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外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系

科学史系

哲学系

航天航空学院

工程力学系

航空宇航工程系

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系

政治学系

国际关系学系

心理学系

经济学研究所

理学院

数学科学系

物理系化学系

地球系统科学系

天文系

美术学院

史论分部(艺术史论系)

设计分部(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

美术分部(工艺美术系、绘画系、雕塑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自动化系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研究所)

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

软件学院信息技术研究院

公共管理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五道口金融学院

材料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药学院

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苏世民书院

教育研究院

全球创新学院

新雅书院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体育部

语言教学中心

艺术教育中心

燃烧能源中心数学科学中心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工程物理系

化学工程系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交叉信息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

智能产业研究院

未来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

集成电路学院

 

 

专业设置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建筑学院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水利学院

土木工程

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全球环境国际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实验班)

测控技术与仪器

微机电系统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方向)

工业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天航空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员班)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互联网)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交叉信息研究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班)

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

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

核工程与核技术

化学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命学院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会计学

经济与金融

工商管理

金融学

经济学

社会科学学院

经济学

社会学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

心理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人文学院

哲学

历史学

汉语言文学

英语

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

日语

法学院

法学

学(国际班)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美术学院

广告学

艺术史论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工艺美术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

陶瓷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

药学院

药学

医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临床医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

新雅书院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学术交流

  • 一、会议论坛

1、清华论坛

  清华论坛主题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清华论坛2005年10月举办第一讲,截止到2018年11月22日共举办85讲。

2、国际学术会议

       2017年,清华大学共召开国际(双边)学术会议近百次,部分重要学术会议包括“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暨2017国际积极教育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亚洲大学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峰会”、“生物大分子:结构、催化和调控国际会议”、“第16届国际传热大会”、“2017IEEE图象处理国际会议”、“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等。

二、科研合作

1、部委合作

  清华大学先后与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环保部、工信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其中清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开展的战略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在与国家各部委合作的过程中,一般包括专项技术联合攻关、设立科研基金 、合作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咨询与服务、高技术装备应用、共建科研中心等多种形式。

2、地方合作

  清华大学校地合作的具体模式为:以项目为龙头,带动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设立校地科技合作基金;与重点地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3、校企合作

  清华大学在1995年成立了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委员会(简称“企合委”),1996年成立企合委海外部,自1995年成立起,已有中国海内外成员单位190家。

4、海外合作

  清华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框架合作、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设立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技术许可与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精神文化

一、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二、校歌

       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专业查询 / inquiry

联系我们

院校介绍 / introduce